雀仔傳聲筒


知多點

日常生活中,你或許曾有過早晨被雀鳥吵醒的經歷。你知道為什麼鳥類那麼喜歡鳴叫嗎?其實鳥類平日主要會透過叫聲來與同伴溝通,就如人類說話一般。到了繁殖季節,好聽的叫聲更是吸引異性的強大籌碼。而不同的鳥類,其叫聲也各有不同。因此,生態學家或觀鳥愛好者會透過聆聽雀鳥的叫聲來尋找牠們的位置和分辨品種。


家長可透過以下活動來帶小朋友學習聆聽不同雀鳥的叫聲,並扮演一回鳥類的傳聲筒,以訓練小朋友對聲音的敏感度和運用口部肌肉發聲的能力。




2-4歲

活動時間︰10分鐘

所需用具/材料

  • 眼罩(可選)
  • 籠中鳥相片
    • 可因應所去的地方來準備;若是康文署轄下的公園,可到相關網站的「動物」頁面尋找相關圖片

活動步驟

家長先帶小朋友來到活動地點的門口或附近,向他/她簡介活動和玩法

 

替小朋友戴上眼罩,蒙住眼睛,再抱起他/她,暫時充當他/她的腳

  • 蒙住眼睛可有助小朋友集中注意力於聆聽上,不受視覺影響
  • 也可簡單地叫小朋友閉上雙眼
 

讓小朋友仔細聽聽並尋找附近的鳥叫聲,然後選擇一種他/她有興趣了解的叫聲,用手指指出其發聲的方向

 

家長抱著小朋友在活動地點內往小朋友所指的那個方向走,直到來到叫聲來源前(一般是鳥籠)

  • 可提示小朋友持續留意他/她所選定的叫聲,而且教導他/她聽到越大聲,代表越接近目標雀仔
  • 若中途叫聲消失了,可停下來,稍等一會兒再繼續,因為部分鳥類有時會相隔一段時間才鳴叫一次;若等了許久也沒再聽到目標雀仔叫,則可建議小朋友轉移目標
 

把小朋友放到地上站穩,然後幫他/她除掉眼罩,讓他/她觀察面前的鳥籠,嘗試尋找並指出目標雀仔

  • 可提示小朋友循叫聲方向尋找目標雀仔,而且通常雀仔鳴叫時會張開嘴巴
 

根據雀仔外貌展示目標雀仔的相片給小朋友看,讓他看得清楚一點,加深印象

  • 建議同時讓小朋友複述雀仔名字,以加深認識和印象
  • 若鳥籠附近有相關解說牌,也可利用上面的圖片或相片
 

讓小朋友嘗試模仿目標雀仔的叫聲,學習牠的溝通語言,替牠傳話

  • 若小朋友不懂模仿,家長可示範一次,讓小朋友跟從並練習
 

練習完一種雀仔叫聲後,可重複第2至7步,讓小朋友揀選其他叫聲來模仿




4-6歲

活動時間︰10-20分鐘

所需用具/材料

  • 籠中鳥相片
    • 可因應所去的地方來準備;若是康文署轄下的公園,可到相關網站的「動物」頁面尋找相關圖片
  • 香港常見雀鳥相片
    • 可根據名稱在網上尋找
  • 香港常見雀鳥叫聲錄音

活動步驟

家長先帶小朋友來到活動地點的門口或附近,向他/她簡介活動和玩法

 

家長抱起小朋友,暫時充當他/她的腳,然後讓他/她閉上雙眼

  • 閉上眼睛可有助小朋友集中注意力於聆聽上,不受視覺影響
 

讓小朋友仔細聽聽並尋找附近的鳥叫聲,然後選擇一種他/她有興趣了解的叫聲,用手指指出其發聲的方向

 

家長抱著小朋友在活動地點內往小朋友所指的那個方向走,直到來到叫聲來源前(一般是鳥籠)

  • 可提示小朋友持續留意他/她所選定的叫聲,而且教導他/她聽到越大聲,代表越接近目標雀仔
  • 若中途叫聲消失了,可停下來,稍等一會兒再繼續,因為部分鳥類有時會相隔一段時間才鳴叫一次;若等了許久也沒再聽到目標雀仔叫,則可建議小朋友轉移目標
 

把小朋友放到地上站穩,然後讓他/她觀察面前的鳥籠,嘗試尋找並指出目標雀仔

  • 可提示小朋友循叫聲方向尋找目標雀仔,而且通常雀仔鳴叫時會張開嘴巴
 

根據雀仔外貌展示目標雀仔的相片給小朋友看,讓他看得清楚一點,加深印象

  • 建議同時讓小朋友複述雀仔名字,以加深認識和印象
  • 若鳥籠附近有相關解說牌,也可利用上面的圖片或相片
 

讓小朋友嘗試模仿目標雀仔的叫聲,學習牠的溝通語言,替牠傳話

  • 若小朋友不懂模仿,家長可示範一次,讓小朋友跟從並練習
 

練習完一種雀仔叫聲後,可重複第2至7步,讓小朋友再揀選一至兩種叫聲來模仿

 

由於公園內飼養的多數是外地鳥種,家長可在附近坐下,播放一些本地常見雀鳥的獨特叫聲給小朋友聽,並讓他/她模仿其叫聲,多認識本地雀鳥

  • 建議的鳥種包括(括弧內為其叫聲之一的擬聲詞):
    • 珠頸斑鳩(咕咕)
    • 黑臉噪鶥(標標標標)
    • 白鶺鴒(吱吱—吱吱)
    • 喜鵲(嚓嚓嚓嚓嚓)
    • 大嘴烏鴉(呀呀呀呀)
    • 噪鵑(Ko-el)
  • 建議同時展示相應雀鳥的相片,以加深印象
 

如想增加趣味,家長可與小朋友各扮演一種雀鳥,嘗試利用各自的叫聲來聊天

 

如想增加難度,家長可展示某種雀鳥的相片,然後讓小朋友回憶並模仿其叫聲;或播放或模仿某叫聲,然後讓小朋友指出相應的相片




注意事項

  • 活動完結後記得帶走活動用具,並處理好垃圾,保持場地的清潔




免責聲明

在此刊物上/任何的項目活動內表達的任何意見、研究成果、結論或建議,並不一定反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委員會及環境運動委員會的觀點。

資助機構

主辦機構

© 2021 版權屬 明愛社區書院 所有